一、煅烧区的延长或缩短
煅烧区延伸主要表现为灰温和炉顶温度的升高。产生的原因通常是:窑壁结瘤,阻碍了窑的正常通风;燃料颗粒大小不均匀,颗粒较大的燃料通常在窑周围滚动,而颗粒较小的燃料则留在窑中心。通过这种方式,进入窑内的空气试图以较小的阻力向上燃烧周围的部分。中心物料密度大,空气阻力大,中心燃料因缺氧燃烧缓慢,导致煅烧区延长。在这种情况下,首先要检查石灰石和焦炭的筛子,确保进入窑内的物料粒度均匀;检查窑顶分配装置,使窑内石灰石和焦炭均匀分布。
煅烧区的缩短通常是由较小的聚焦比引起的。此时,石灰窑生料烧成能力提高,窑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,窑温降低。处理方法是在不改变灰分输出的情况下,适当提高聚焦比。
2。煅烧带上下移动
1》 由于燃料颗粒尺寸过小,燃料过早燃烧,煅烧带通常向上移动。此外,当输出量过小或送风量过大时,也会出现这种情况。伴随着这种现象,窑顶出口窑气温度升高,窑底灰温降低,生料烧成量增加。处理方法是检查焦炭筛分情况。如果燃料粒度过小,应及时调整粒度,对焦粉进行筛分,适当提高焦比0.2~0.3%。如果输出量过小或送风量过大,应及时增大输出量或调整风量。煅烧带恢复正常后,再按正常输出或送风。
2》 煅烧带下移通常是由于燃料粒度过大;出灰量过大,使石子停留在窑内时间短;或是风压小,送风阻力大,风量不足,调整不及时。其特点是出灰温度升高,窑气温度降低,出灰时焦炭呈红色或未燃烧。在这种情况下,必须减少输出量,并适当增加空气量。
3部分窑
局部窑现象主要表现在窑体同一水平段温差过大,通常是由于布料和出料分布不均、通风不均或窑壁某处结瘤所致。此时,窑料表面一侧发生严重火灾,窑底温度高。在灰中,不仅有生石灰和过烧石灰,还有石灰石和未烧焦炭。此时的石灰质量非常差。
当遇到局部烧焦现象时,如果是由于结焦引起的,应先处理结焦,并检查织物状况。在操作中,应遵循多出少出的原则,保持正常输出,减少每班进刀次数,并将料面向下移动到一定深度。降低材料层的过程应缓慢并逐步进行。在降低物料表面的过程中,由于窑气温度升高,热利用率降低,调整时应提高焦比0.2-0.3%。确认料位达到预定位置后,开始投料,先加入2桶焦炭,待料面燃烧均匀后,即可投料。喂料过程中间有一个停顿,然后继续喂料,直到达到正常水平。下料从下料后1小时开始,每小时2次,每次5分钟(停止下料时不下料),正常下料至料位正常。送料初期送风量应低于正常送风量,随着料位升高,送风量随最高温度逐渐增大。投料时最高温度控制在140~160℃之间。
4结焦挂瘤
结焦和挂瘤的主要原因是:
(1) 石灰石中含有二氧化硅等杂质;
(2) 燃料的含水量也